原标题:寻味历史人文记忆
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满江面,波光潋滟,把望江楼映衬得格外绚丽。望江楼前的条桌边坐满了休闲的游客,他们或品尝咖啡,或快乐交谈。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青龙港1806生态公园如今已是无数游客慕名前往的网红打卡地。
“喜欢听爷爷讲青龙港的故事,讲张謇‘父教育母实业’的故事。”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范书宇说。他经常在同学面前自豪地介绍,清末状元、被誉为爱国企业家典范、民族企业家楷模的张謇,就出生在自己的家乡海门。
“这里有张謇的故居,有张謇创办的酒厂、纺织厂、学校,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,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保护好传承好。”海门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,海门有机整合张謇遗迹资源,启动了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建设。
青龙港1806生态公园正是记忆轴的起点和源头。起源于1806年的青龙港曾是长江南北客货通商的关键港口。而今,当年遗留下来的候船厅、大行李房等10多处老建筑完成了翻新或修旧如旧,“乘三北海高速轮2.5小时到上海,票价5元”的信息依旧清晰地标注在售票厅的门檐上头,出港码头保留着最初的造型。“旅客从这个码头出发,绕过大半个崇明,经黄浦江到达对岸的上海十六铺码头,再将乘客带回海门,全程约103公里。”导游介绍。
从青龙港出发,驾车约5分钟,就到了南通大生第三纺织公司旧址,这是张謇当年创办的实业之一,也是现今海门行政区域版图“三厂镇”的中心位置。张謇的出生地——常乐距离三厂不过10分钟车程。张謇纪念馆、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、颐生文博园……张謇故居周边分布的馆所,每一处都是张謇不平凡人生的见证。
从常乐出来一路北上,穿过3条省道,便到了黄海之滨。“这里是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的终点。张謇曾在此筑堤挡潮、围海造田、垦牧植棉,遗存的大堤被后人称为‘张公堤’。”海门张謇研究会原副会长周至硕介绍,张謇历史人文印记是海门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,更是张謇故里最具韵味的金名片。
(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俞新美)
上一篇:用温情滋润年轻人的心
下一篇:让节气文化滋养现代生活
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(记者谢希瑶、王雨萧)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》 [详情]
“认识反腐败斗争,一定要有历史眼光、战略高度,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共中央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为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军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全军军事理论工作会议10月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 [详情]
国庆前夕,龙龙(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)高铁广东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 [详情]
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,关键是搞好服务,特别是 [详情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