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璀璨星光——凌家滩文化展”7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。
此次展览从故宫博物院等7家文博机构遴选了194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玉器、石器、陶器等展品,实现了对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,全景式展示了凌家滩文化面貌、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的互动交流。
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雷修佛说,凌家滩文化、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。本次展览借展了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20余件精品文物展出,与凌家滩文化相似文化因素进行了类比展示,昭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、复杂性和一体性。
同时,还将凌家滩文化与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崧泽文化、北阴阳营文化、薛家岗文化的相似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展示,这对于探寻长三角地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,具有重要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。
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,总面积160万平方米,是一处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,入选中国“百年百大考古发现”。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研究认为,凌家滩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,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。
1987年至今,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共进行了14次发掘,出土文物3000多件,其中玉器约1200件,代表性玉器有人、龟、版、鹰、龙等,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同时期玉文化最高水平,表明长江下游的巢湖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。
图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对玉人。 中新社记者张强摄
展览现场,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一对玉人备受关注。玉人脸型棱角分明、表情严肃,头戴平冠,双手上举,五指张开,手臂上戴着手环。
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孟倩介绍,凌家滩所出土的玉人一共6件,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组。在一件玉人背后,有一个0.15毫米的钻孔,5000多年前的凌家滩先民究竟采用何种工具制成这样的钻孔,至今依然是个未解之谜。
另悉,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凌家滩遗址2020年至2022年考古发掘成果,其中包括中国史前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件龙首形玉器,凌家滩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石钺、玉璜,具有祭祀功能的超大型高等级公共礼仪建筑等。
上一篇:唐昭宗与李茂贞
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(记者谢希瑶、王雨萧)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》 [详情]
“认识反腐败斗争,一定要有历史眼光、战略高度,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任务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共中央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为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军 [详情]
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全军军事理论工作会议10月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 [详情]
国庆前夕,龙龙(福建龙岩至广东龙川)高铁广东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 [详情]
社区工作根本上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,关键是搞好服务,特别是 [详情]